小陳即將畢業,上個月開始在一家公司實習。剛進單位,為了減少與同事之間生疏感,她對同事都以“哥”、“姐”相稱。不過,這個稱呼讓她遇到了一些尷尬。小陳告訴記者,她第一天上班叫辦公室的男同事“某哥”,對方雖然應了,但是卻面無表情,后來他才得知原來這位同事已經50多歲了,而且為人比較嚴謹,他覺得小陳這樣稱呼他沒大沒小。那么,職場新人到底該怎么稱呼同事和領導?在國企、私企、外企都曾有過工作經驗的職場資深人士李先生建議,職場新人應該根據所在單位的性質,因地制宜采用“合適”的稱呼。
外企里普遍稱呼英文名
李先生表示,在外企,同事之間稱呼對方時都要用英文名字,并且也要求我給自己起個英文名字,就算上司大家也是稱呼英文名。他說,一般來說,在以氛圍自由著稱的歐美企業中,無論是同事之間,還是上下級之間,一般互叫英文名字,即使是對上級甚至老板也是如此。如果用職務稱呼別人,反而會讓人覺得格格不入。在這樣的公司工作,不妨也取個英文名字,融入集體。
國企稱謂職務很重要
李先生表示,國企的氣氛和外企完全不一樣,少了一些輕松,多了一些嚴肅。這從彼此間的稱謂里就能聽出來。在國企,對于比自己年長的人一般稱張工、李工、孫工等等;而對于領導來說往往職務比名字重要,稱呼都要帶官銜,如劉總、王主任,不太可能出現像外企中直呼其名的現象,這體現了一種層次分明、等級森嚴的企業文化。而在同輩人之間,如果對方名字是兩個字,基本就直呼其名;如果是三個字,則會在姓前面加“小”,比如小李、小張之類的。他提醒,在國企、事業單位等等級觀念較重的企業,最好以行政職務相稱,如張總、吳經理等,需要注意的是稱呼的時候還得注意正副。
最好不要直呼名字
李先生表示,對于中小型私企來說,一般企業文化比較寬松,同事關系相對輕松,可以直呼其名,甚至用一些類似“帥哥”、“美女”這樣的昵稱,稱呼主管也可以是“頭兒”、“老大”。他建議,職場新人剛到單位,可以先問問同事或者留心聽聽別人怎么稱呼。第一次見面也可以客氣地說:“不好意思,我是新來的,不知道該怎么稱呼您。”不知者不怪,一般對方就會把通常同事對他的稱呼告訴你。不過,作為職場新人,最好不好直接稱呼對方的名字,哪怕叫得生疏一點也比直呼其名好。